科学项目
新时代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精神及其培育
发布时间: 2021-05-31 17:30:4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陈  

( 1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重庆 400715)

摘 要: 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精神是内化于心的学术契约是其在学术角色认同与学术活动中自生自发形成的必然无知的约定俗成的伦理规范约定主要包括学术信念学术气质学术交往与学术自律四种责任精神然而当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成为现代性社会的宰制力量后什么知识最有用成为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知识成了大学教师达致某种目的的工具导致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陷入窘境复燃凝聚教师共同体普遍共识的学术信念养成良好学术习惯作用下的学术精神气质搭建以理性交往为载体的学术交往共生机制拓展以责任伦理为轴心的学术自我修复能力应成为新时代培育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核心要义

奥尔特加·加塞特( Ortega Y Gasset) 认为: 学的功能在于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及新科学家的培养。”1大学实现这些功能离不开教师共同体的观照大学对社会承担学术责任的核心途径是教师的工作[2]大学教师作为大学学术场域中重要的学术群体肩负着培养教学指导服务研究等学术责任使命在遵守学术场域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探究科学真理发现知识助推大学有效释放学术知识与人相遇的正能量2018 教育部出台的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指要着力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划定教师的基本底线2019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也指出在育人实践中锤炼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然而现实大学学术场域中频频被揭露的知名高校教师抄袭剽窃造假侵吞国家科研经费等学术不端行为不禁引发人们怀疑真理背后的科学”,悼念学术人与学术相处的基本学术礼 甚至引发我们质疑: 大学教师现有的学术责任精神是否符合韦伯( Max Weber) 所言的科学价值无? 大学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是否真正秉持一种学术文化自觉的意念? 大学教师是否建立了安德森( Benedict O Anderson) 所言的想象学术共同? 解决这些问题远非利器的学术规训斥所能达致的尚需从内省性的学术自律与学术自觉角度培育教师作为学术人的学术责任精神促使其将学 术责任精神看作一种共在意义的学术契约律令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术善念

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内涵诠释

责任并不等于任务只有被行为主体自由确自觉服从和自觉自愿去完成的任务才叫责。”3责任是人的本质只能存在于人和以人相联系的组织中是人所特有的履行社会约定俗成契约关系的一种角色认同符号形塑着权利与义务的双 重关系是行为主体认知信守和承诺的统一一定 意义而言责任是行为主体在社会交往场域中形成 角色认同与角色感知的关键促进行为主体形成对 社会事务总体发展形势的洞察力协调力与认知力以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自 身的身份角色衡量一个人履行其角色范围内应承 担责任的标准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标准和角色认 同的契约”,是社会场域中各行为主体基于承认与 沟通的意思而达成的交往共识并非单向度地对某种权威的被动遵从米尔恩( A J M Milne) 曾言:一个人在成长和变成一个共同体成员的过程中了一个道德主体在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的过程中使得他负有种种义务共同体的每个成员所负有的 一项义务就是使得共同体的利益优先于他的自我利益。”4这种义务就是共同体成员在共生交往的互对话中应履行的共同责任人们唯有在自己承认 与接受的责任契约环境中活动才能增进每个共同体 成员的公共利益形成遵守责任的行动自觉这是作 为社会场域中的人维护公共事务秩序的基本前提与 合意表达同时也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体而言基于学界对责任的理解其主要包括如下 四大要素特征: 其一承认性在实现国家治理结构多中心化再造的现代语境下构建不同主体间相互 尊重与承认的法权责任关系是化解利益冲突揭示 单向度霸权治理假象的关键在相互承认的法权责 任关系框架下获得各自治理权的平等主体是一个 包容他者的治理共同体彼此间能够相互尊重与欣 赏形成缄默指向的责任自觉与责任认同查尔·泰勒( Charles McArthur Ghankay Taylor) 指出:正当的承认不是我们赐予别人的恩惠它是人类的一种至关重要的需要。”5其二契约性契约是现 民主社会多元主体实现合意表达与正当利益诉求 的理性承诺彰显的是社会共意的允约责任精神会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有义务履行合作治理过程 中的公共责任为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贡献力量契约承载的是责任精神能够确保共同体成员对社 会规则形成认同感促进责任的有效落实而责任是 契约社会的秩序表示雅克· 卢梭( Jean - Jacques ousseau) 认为: 社会秩序以契约为纽带国家是各类契约的实行者和监督者契约责任的实现是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根本要素。”6其三互动 性在多元民主社会中责任并非一种符号象征而 是各主体以平等身份在交往与互动的场域空间内达 成的理性共识为彼此间的交往合作提供意义解释

  因为责任的厘定并非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共同体成 员在理解的语境下集体商议与互动的智慧结晶反复的沟通与批判中形成了共同责任的意义理解

意义理解是一种交往经验因而不能从唯我论的角度加以贯彻理解任何一种符号表达基本上都要求参与到一个沟通过程中去。”7其四自觉性任并非一种勉强的强制而是一种由内而生的信仰与使命凝聚的是行为主体对社会规则自觉遵从与信守的善态能量齐格蒙 · 鲍曼 ( ZygmuntBauman) 指出: 作为一位道德的人我将会承担责就像这个责任不是由我承担一样就像责任不是为了承担和拒绝就像责任已经如此总是这一样就像这个责任是我的而我从来没有承担过一样我的责任是无条件的。”8

大学教师作为学术人以学术共同体的共在身份而存在于学术场域中以学术权利与学术义务 共生的基调为轴心开展学术交往活动基于对责 任的阐释学术责任是教师作为学术场域从事科学 研究与公司产品活动的行为主体根据身份认同与 学术关系中的自由任务确认而形成的自觉服从并 自愿承担的共在契约这种自觉的共在契约是大学 教师群体在学术交往活动中为维护学术共同体的 共同学术利益而自发形成的具有自省性的职业道 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是一种内化于心的学术契 约精神排除了外在力量的干涉与束缚在此观照 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术伦理关系中约定俗成的 制度精神律令在学术角色认同与学术活动中自生 自发形成无知伦理规范约定教师一旦违背约 就会遭到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排斥”。这种内生 性的学术契约精神是学术人所应坚守的学术文化底 线凝集着学术人独立思考学术问题的学术自律责 任精神同时兼顾学术信念学术气质与学术交往之责任 正 如 阿 尔 贝 特 · 施 韦 泽 ( AlbertSchweitzer) 所言:理性理想能够以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来影响现实关系……人作为文化承担者的能力即人理解文化为文化而活动的能力有赖于他同时是一个思考者和自由人。”9其一学术信念是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最高境界指引着教师作为知 识分子发现问题探索新知的前进方向在充满正 义能量的学术信仰关照下大学教师才能充分发挥 学术研究的想象力与批判力在相互承认与交往的 话语环境下形成共在合意的学术话语表达为其个 人学术气质学术交往及学术自律等责任感的形成 奠定基础其二学术气质是大学教师开展科学研 究从事公司产品活动应具有的内在品性净化着个体作为学术共同体一员的心灵彰显着兼容并包极向上的心智内化为从容豁达淡定的心理状态外显于批判怀疑创新的行动力学术气质这一学 术责任精神是在学术信念的引领下明确了教师的 学术人格与品性为其个人的学术交往与学术自律 等责任感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其三学术交往是大 学教师与学术同行交换意见实现跨学科创新达成学术共识的有效方式杰勒德· 德兰迪( GerardDelanty) 指出: 大学的任务就是在社会中开放交往的场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更重视交往的大学概念。”10在交往的大学场域内学术共识与分歧建立在学术人实际参与的研究探讨情境基础上穿于整个沟通过程用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学术观点作为衡量标准其四学术自律是形塑新时代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促进教师形成由内而生的学术责任的秩序规范更是确保基于能力胜任的学术自由有序运行的内在保障。“为学术自由保护对象的活动必须具备一定要件必须是根据一定的方法从事理论性体系性探究真理的活动11同时这种活动也凝集着学术人遵守学术规范的善态能量与自律精神

1 学术信念的责任精神

学术信念的责任精神是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最高精神境界与生命价值力量是内生于学术共同体成员间的一种学术基质蕴含着教师对科学知 识的崇敬敬畏与追求教师在学术场域中的学术行动是以学术信念为基础展开的将学术作为生命 生长中的神圣发展目标能够使教师在学术心灵上到蒂里希( Paul Tillich)所言的终极关怀12其一它构成了学术合意的契约表达学术场域有自身的建构性学术游戏规则是学术结构存在及学术人追逐利益合法化的基本信念”。在和谐共在的学术空间内这种信念种植于学术人内心学术信念不仅仅呈现作为学术个体的此在如何解 决学术研究困惑的决心力量更是作为共在的整 个学术共同体利益的合意表达能够使教师共同体在共在意念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研究其二它为 教师探索真理提供了精神力量导向学术信念促使 教师共同体产生一种立志科研献身科学事业的服务意能够将责任义务与权利联结起来在教师个体间形成本能的信念13与内驱力的精神力量导向凭借这种精神力量教师个体会依从内心的学术约踏实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总之学术信念作为内生性的学术信条指引着教师个体学术行动理性与合意的表达进而促成教师群体形成朱利·本达( Julien Bande)所言的知性价值观

2 学术气质的责任精神

默顿( Kobert Merton) 认为:科学共同体需要具有科学的精神气质’,这是科学的良心更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14默顿言及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包含四种学 术伦理责任规范:普遍主义非个人主义的学术评价标;公有共产主义科学发现具有公共性服务社会; 无私利性对科学研究充满求知的好奇心; 及有组织的怀疑批判主义。”15教师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是在公共领域的学术空间内进行科学研究的离不开科学的精神气质调适反映了教师作为学术人的基本学术品性与气质第一它唤醒了教师作为学术领航者应有的学术批判意识保罗·弗莱雷( Paulo Freire) 指出:人是意识的存在( conscious beings) 批判意识是人最高层次的主体意识。”16教 师是员工进入学术场域从事科学研究的领路人批判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学术人对研究问题形成否定之否定的研究意生成富有严谨性的学术批判力需要教师在公共领域的学术空间内大胆尝试不畏权威负有责任感对研究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坚持真理价值无涉的品性在理性积极责任的意念下有条理依据地怀疑同行以及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争议求和谐。“唤醒人们沉睡的批判意识既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人们获取自由的必然途径。”16第二它促成了教师作为学术开拓者的 学术创新力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学术探索求真求新的创造过程作为研究者应做的是对学术概念进行解密还原”,不安于现状”,试图让创新意识脱颖而出挣脱学术奴役的霸权束缚摆脱本本主义的静默文化( culture of silence) [16]控制。“每一次科学的完成都意味着新的问题科学请求被人超越请求相形见绌。”17第三它凝集了教师作为学术灵魂工程师的纯真学术向心力韦伯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向:大学教师不是先知与煽动家秉持为科学而科学的无功利学术价值观教师只能要求自己做 到知识上的诚实认识到确定事实确定逻辑和数学关系或文化价值的内在结构。”17大学独立的立场与人格特质也要求大学教师坚守客观的学术知识形成至善求真务实的学术向心力

3 学术交往的责任精神

交往是主体与主体间实现互动的必要仪式有通过普遍的交往话语本身及其发生的语境才能确保共识的达成[18]学术研究是在一种自由互动的学术生活世界中进行学术共同体成 员通过商谈原则来判断学术主体间的学术交往 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并通过反思性的总结与交流 达成学术共识的理解目标。“达成理解的目标是达成一种同意其终止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相互信任和彼此一致之主体间的公共性。”19其一形成交 往互动的学术研究习惯学术是开放多元兼容并 包的凝结集体智慧的一种志业”,汇集了学术场 域中的公共知识需要学术共同体成员养成交往的 学术习惯在互动协商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普遍性 的自生自发的学术法则与学术行动规范交往互 动的学术研究习惯的形成一方面能够检验学术共 同体内成员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能够识别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学术失范学术越轨行为其二达成学术交往共识依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 论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交往行为学术共同体在生活世界中基于交往互动的行动轨迹排除单方暴力独裁达成学术主体间的交往共识学术交往互动旨在达成一种基于对有效性主张的共同认可之上的同意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互赏互帮互信互享的教师学术共同体

4 学术自律的责任精神

学术自律的责任精神是大学教师群体从事学术研究的一种默契的精神追求基于学术共同体成员间的共同学术使命形成的内化于心的学术自觉灵感应”,是维护学术共同体良好学术秩序的金科律令”。第一依照康德的道德自律观学术自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且永远被学术共同体成员尊为绝对命令的学术法则它是积极的学术自由排除了外在的强制性奴役与压制是来自学术共同体间的理性契约约束与规范促成学术人形成独立的学术人格与学术德性[20]第二学术自律强调的是学术 人的自我塑造而非肆意妄为是在理性的学术立法规范中实现内在自发的觉醒依据自我创造的法则在学术行动者自觉自律的基础上逐渐生成学术责任角色第三学术自律更强调学术人的学术使命感及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将学术看作是实现自我内在价值的一种目的而非功利化手段先验地不受他者意志或潜在利益欲望的驱使21是对学术理性的虔诚守候更是对学术规范普遍意志的无条件遵从学术自律责任是学术自由得以行使的前提; 学术自由是大学教师自觉履行其教学和研究责任的自由[22]正如康德所言: 德性表现得愈纯粹它必定对人心愈有力量……任何掺杂了取自于自己幸福的动机的混合物都妨碍道德法则对人类心灵产生影响。”23学术自律的责任精神是教师文化自信与学术行动的知性理性律令凝聚的是教师自觉知与自重的自反性学术批判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复原大学学术场域纯净宁静自由的学术气息,“一种自觉的警惕的和自律性的伦理精神反省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社会价值24

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现实困境

受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唯一合法化的生存空间遭遇不同程度的解体,“什么知识最有用成为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知识成了大学教师达致某种目的的工具被赋予了诸多社会工具价值要求导致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遭遇滑铁卢”,玷污了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应 有之气质

1 功利化的价值观阻滞了学术信念的坚守

在功利化价值观滋养之下大学生产知识 的目的等同于工厂生产商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那样直观知识成了教师获取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在充满不安与狂躁的现代性社会之中学术资本主义浸 染了整个学术场域知识分子( 教师) 在面对充满利益诱惑的诸多异化的社会目标时会将学术场域之 外的元素带入其中以现实自我利益最大化为旨归有用代替了有为”,阻滞了学术精神的共在表 达路径在这种功利化学术环境的浸染之下教师 群体的学术信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一方 面教师共同体间容易滋生学术信任危机解体学术 共意的精神信念大学逐步走出象牙塔”,寻求生 存发展空间需要面向市场获得资源与外部社会发 生联系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开放性的对外联系势必会造成教师共同体各成员在学术场域中为了争 有用的知识资源出现面红耳赤的信任危 学术资本成了教师共同体交往的唯一标准有为的学术信念在利益面前荡然无存在这 样的学术资本社会中教师共同体之间缺少共同的 精神信仰内心充满了浮躁的社会气息冲淡了教师 共同体内心应有的学术信仰与学术信念另一方 教师共同体的学术创作成了社会利益交换的商 品在商品经济与资本社会的冲击下教师在学术 场域中从事的科学研究已演化成为商品的输入输出模式学术成果知识创新已是市场需求的主商品”,被冠以了交换”“买卖之名功利化的 资源成为急功近利的教师共同体从事科学研究的实 体性目的唯名唯利唯我的价值观吞噬了求真求善的纯粹学术精神信念韦伯曾言: 自己是科学而科学而不是仅仅为了别人可借此取得商业或技术上的成功或者仅仅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吃得更好。”17因此寻找公共知识分子已成为形塑学术场域受损生命机体的关键

2工具理性的固有模式钳制了学术气质的散发

工具理性主导下的学术研究成了既定固有的本本主义模式具有强烈的技术主义色彩学术 人为了实现这种目标而不择手段将知识看作技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 知识的本质就是技术术的目的不在于概念和图式而在于操作。”25教师 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本应具有的学术批判力创新力向心力等学术气质已浑然浊化艾伦·布鲁姆 曾言: 现代人失去了价值抉择和权衡的能力失去了他自身的根基和人性自我满足顺应实现的愿寻求对问题安逸的解决失去创新能力。”26

受传统工具理性固有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学术 场域散发的学术气质受到阻滞一方面教师共同 体的学术人格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遭到扭曲玷污 了学术应有之精神气质技术理性的固有学术模式 映射了学术研究的工具主义学术权威的思想不容 置疑不容挑战教师必须按照学术圈内的套路出牌加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交织在一起学术霸 权压制资源教师共同体成员为了获取学术资源能选择逢场作戏”,在迎合中迷失自我取悦他人丧失独立的学术人格知识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人情等外在社会因素在这种环境的冲击下教师 的学术自主学术创新学术批判等学术精神气质已 土崩瓦解学术求真求善的志业被学术名气术成就学术地位盛装取代正如爱德华·萨义 德所言: 当知识分子取悦阅听大众或雇主取代了依赖其他知识分子的辩论和判断时———知识分子这一行不是被废掉就是必然受到约束。”27另一方面教师共同体的本真学术话语体系被固有的技术理性 导向的学术模式侵占得体无完肤固有的技术理性 导向的学术模式更强调实用性有用性面对此情 作为学术人的教师宁愿选择谄媚地受奴役机械 地接受他人的学术观点而不愿尝试通过创新来推 演新概念新观点遮蔽了教师共同体自由协商的 学术话语形成教师更热衷于通过实用性的手段达 成既定的目标无暇顾及学术共同话语体系的形成实用主义已成为知识分子从事学术活动相伴相生的 必需品。“那些充满热情地追求自己爱好的个别学 者越来越面临着被贴上不切实际’、‘精英’、‘脱离 社会边缘化的标签的危险学问对卓越和真理的追求不断被描绘为古怪的任性的和不切实际的。”28

3. 孤僻独白式的学术制造遮蔽了学术交往的达成

人的社会生命起源于与他人的交流[29]一个完全与他人相区别并且能经得起验证的自我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29]学术个体的自我观念包括整个学术场域的生命灵魂学术自我与学术他我并 非相互排斥的社会现象而是相互共存孤僻独白 式的学术制造遮蔽了学术共同体交往的达成噬了学术场域中经得起检验的公共知识道格拉斯 在对社会越轨现象进行分析时曾强调,“人们与共同 体成员交往地越少与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相违背在活动时越少被他人目睹其他人控制其行为或阻止其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30

孤僻独白式的学术制造造成教师作为学术共 同体出现两种极端的学术倾向这种粗制滥造的学 术生产模式在教师群体习惯的作用下已演化为闭门 造车的哑巴学术难以在学术交往对话中达成学 术共识教师在各自认为正当的学术环境下开 无声无息的学术研究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与 研究思路下得出的研究结论形成的研究内容并不 为学术共同体所知机械被动地完成的科研任务缺少凝聚同行认可的共识性交往力量。“一个问题 的解决不仅满足于这个人的有效和适当的标准且也要满足他实际上与之接触的学术共同体的内在 学术标准这也构成了推进具有说服力的严格研究的一种强大的社会推动力。”31此外在遮蔽隐晦的 孤独学术环境下教师容易滋生出抄袭造假等违背 学术伦理的学术不端行为。“单打独斗式的学术 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术人之间缺乏心灵的交往缺乏共识性学术交往话语以自我为中心的学术唯 我基调阻滞了学术争鸣学术争议的新思想的迸 发”,造成粗制滥造东拼西凑低水平重复的学术研 究成果。“人们愈是彼此缺乏联系隐姓埋名社会 解体程度就愈高就愈易于违反社会的准则越轨行为就愈多。”30总之孤僻独白式的学术制造掩盖了 学术包容开放思想多元争鸣的学术交往精神违背 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中涉猎的主体间的商谈原 则”,以及有效交往的真实性正当性真成性主张

4 他律顺从的控制僭越了学术自律的自我修复

他律顺从的控制是对学术本身治理结构的无情 僭越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外在规训式的顺从控制致使学术人难以由内心生成一种学术自律自控精 学术宁静的栖息之地也被践踏得枯黄干萎术本身的专业性问题夹杂了诸多外部力量他律的顺从控制弱化了整个学术场域内部系统的自我修复 能力。“知识分子的谋生处世的手段在于有效沟 通的方式’,而这在当前的情况下却被剥夺了……, 我们无法遁入纯粹的艺术和思想的领域也因而无 法遁入超然无私的客观性( distinterested objectivity) 或超验的理论( transcendental theory) 的领域。”27律顺从的控制在学术场域中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交杂在纯洁的学术洪流 中成为制约教师共同体学术自律精神养成的因素新时期的大学本质观是学术受控性与学术自由的统32学术需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来运行需要 国家提供经费支持学术的发展需要必需的行政手段介入但行政权力行使的是学术执行权而非学术 决策权行政权力过度介入学术场域课题评审论文发表职称评审等方方面面挤占了学术应有的生 命生长空间其二外在规训式的学术治理方式成 为教师参与游戏规则的习惯难以唤醒教师共同 体的内在学术自律精神规训在场的现代性社会将 教育对人的支配压制形塑看作是规训的主要特征规训和惩罚不是教育中的一种必然而是导致教育走向另一种极端的负面影响使得个人为了避免训斥而失去了基本的德性理性追求容易产生公共生活风险与危机教师面对这种规训的学术问责 方式虽然外表呈现出屈服的态度但内心并没有意 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下次还会存有侥幸心 理扰乱学术秩序无法唤醒教师学术自律的责 任

培育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核心要义

作为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教师既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识者而是全身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腔滥调27努力将知识从传统束缚中获得自由敢于对权势讲 真话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 知识分子需要和具有广泛种类的新阶级区别开来因为他们是更加对立的。”33为此培育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精神形塑爱德华·萨义德所言的业余者”,向权威发言将成为新时期大学学术场域去魅创 新的使命

1复燃凝聚教师共同体普遍共识的学术信念

学术信念是学术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最高精神境界造就了学术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神圣不可侵犯性成为学术人献身科学研究的一种内生性使教师作为学术场域中的学术人在从事学术研 究过程中需要秉持一种虔诚包容宁静之心胸怀 大志在和谐共在的共生学术空间内坚守共同体普 遍共识的学术信念有用有为之间探寻学 术信念的平衡点开启人本主义导向下的理性责任交织的学术光明之路其一复燃教师共同 体崇爱科学真理的学术信念天道合一万事万物 相依相生教师共同体对学术衍生的信念根植于对 科学真理的热爱唯有发自内心的崇爱才能激发 教师共同体对学术生活世界中的万事万物产生 仁爱之心怀着对科学真理的热爱之心孜孜不倦地 追求真理的生命理性价值在这种对真理崇爱的气 息渲染下教师共同体才能根植于心用心去拥抱真 理释放科学真理的应有能量其二复燃教师共同 体尊重科学真理的学术信念。“尊重是通过理性概 念自己产生出来的情感是一种使利己之心无地自容的价值觉察。”20唯有尊重科学真理才能增加教 师共同体热爱科学真理的厚度与广度教师共同体 充满热情与希望在尊重科学真理的气息渲染下渴 望探究科学真理通过在自由与互动的学术交互空 间能够负责任地合理有效地真实地表达学术 想以及心中对科学真理充满的信任与尊重之情其三复燃教师共同体踏实钻研科学真理的学术信 念在崇爱科学真理尊重科学真理的基础上教师 共同体需要将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将科学真理 视为自身学术发展的生命解放旨趣”,强化理性的 学术钻研践行观唯有复燃整个教师共同体的学术 信念使他们真正对学术充满爱意”,才能逐步培 养他们无功利的学术创作意识抛之 脑外还原想象意义中学术共同体潜心修炼踏实为 学合作共赢的本然面目

2养成良好学术习惯作用下的学术精神气质

尼采曾言: 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34对于学术场域也如此学术场 域形塑着学术人的学术习惯学术习惯成了学术场 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学术人身上良好的学术 习惯有助于把学术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想象意义的 学术世界直接体会到能够使学术人精神焕发的智 慧空气其一塑造教师共同体独立的学术人格独立的学术人格是教师作为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学术 场域中从事科学研究的内心品质学术研究真正的 问题不在于拥有知识而在于拥有知识的心灵深度 与广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形成自身的独立学术人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创新批判正义求真的独 立学术人格坚守学术自道不畏惧权威、“学术恐 ”,敢于摒弃学霸压制的本本主义学术模式敢于证明自身学术想法的合理性逐步养成具有批 判和创新意识的学术人格其二端正教师共同体 的学术研究态度学术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更强调学术本身的精神气质指向注重学术研 究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学术观点术主张是发自内心献身科学之态度能够以一颗平 常心探索学术场域中的高深学问不放弃不骄傲不做作树立为知识而求知的无功利学术研究态度明确每一次科学的完成都意味着新的研究问题的出现17其三建构教师共同体的独有学术话 体系。“唯有在一种丝毫不妥协的独立自主的审美现代性中才能发现解放的时刻。”35作为学术共 同体成员的教师若要在学术中获得长足发展必须 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凝聚共同的学术利益建立共 同的学术话语体系群体理论认为: 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36为此教师应在日常的学术实践中养成从实 际出发的学术习惯敢于推陈出新理性怀疑在不 断尝试与探索中建立新的学术话语理论体系以学 术共同体整体学术利益为导向着力构建理论分析 框架以及理论注入实践的应用模型唯有如此教 师才能坚守学术价值无涉的本真样态形成独立 的学术人格以平和的心态去从事科学研究有效释 放学术的精神气质

3搭建以理性交往为载体的学术交往共生机制

哈贝马斯认为,“单原子主体意识导致人与人 之间产生信任危机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共识 达成致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相互理解与理性的交 流机会至此他提出了理性交往”“协商原则解决这一交往信任顽疾引导人们在生活世界实现理性交往突出主体间性达成交往共识大学 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培育也需要在交往理论的观照 下借助一定的载体达成相互信任的学术话语互动 共识因为学术人在从事的任何一门学科研究中都需要与客观世界共同的社会世界及主观世界中 的事物建立联系即哈贝马斯所言的生活世界”。学术人在生活世界中通过解释与协商的方式现理性交往的命题真实性主观真诚性及规范正 当性[37]

交往理性能够容纳生活世界并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具有社会的同一性交往个体是通过适当的整体性方式认知整个生活世界的[18]大学教师如何能够在学术研究中达成理性的学术交往共识要我们以整个生活世界为关切点立足哈贝马斯理性交往的真实性真诚性与正当性原则搭建以理性交往为载体的学术交往共生机制其一确教师学术理性交往的真实性教师学术理性交往的真实性主要是指教师在从事学术活动中需树立证据意识注重逻辑推理与事实考证在相互交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学术交流排除主观臆断的无证据的学术独白式的自说自话”。富有真实性的学术理性交往是建立共识性言语行动的基础乏这一基础性的交往原则教师之间将难以达成共识性的学术交往言语教师个体为了私利会出现杜撰虚假参考文献伪造学术数据等非真实性的学术 交往行为在真实性的学术理性交往情境下教师 能够端正自身的学术研究态度摒弃非真实非科学 的主观臆断与无依据推论凝聚真实的学术交往共生力量其二明确教师学术理性交往的真诚性真诚性要求教师共同体对学术表达学术研究及学术行动具有真诚的学术使命感对学术研究及学术 共同体成员基于一种虔诚的尊重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学术思想自发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交往环境建立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哈贝马斯曾言:“‘理性交往蕴含了一种话语所具有的非强制性的 一体化力量和共识力量而在这种话语中参与者为了建立一种具有合理动机的共识克服掉了其最初的有限的主观观念。”37其三明确教师学术理性交 往的正当性哈贝马斯认为正当性意味着合理的由好的理由所支持的可接受性正当性要求教师共 同体在反思协商的学术交往对话中依据现存的 学术规范与价值选择建立一种合乎正当性的学术交往方式这种正当性的学术交往方式旨在摆脱教师身份的束缚无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都能以一种自由平等的学术人身份在反复解释商谈的 互动结构空间内不断在反思中摒弃以往非正当的单原子学术交往模式凝聚成一个具有合理性的学术整体

4拓展以责任伦理为轴心的学术自我修复能力

责任伦理是内化于心约定俗成的角色善”。康德认为: 责任是先天的理性观念是服从客观普遍原则的行为必要性它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它完全摆脱对意志的外来影响也摆脱意志的对象它本身就是一个自明的普遍观念。”20拓展教师以责任伦理为轴心的学术自我修复能力旨在还原学术 精神本身的普遍道德律令”,使教师共同体立足内 通过学术自省学术争鸣学术唤醒等方式追求学术自治的契约治理模式倡导学术自我修复能 有利于彰显开放自由的学术思想争鸣剥离行政 权力僭越学术的羁绊摆脱浮躁的社会风气其一创生教师共同体的学术自省认知情境学术自省是 哈耶克所言的自生自发秩序人之行动而非人之刻意设计的结果38有别于他律的行政权力介 创生学术自省认知情景要求教师共同体成员 在共意的学术行动场域中通过克己立志自知等自 我省察方式反思探索构建出新知识遵守基于学 术共同体在必然无知状态下自发形成的学术道 德规范复燃学术崇高的理性魅力其二鼓励教师 共同体的学术争鸣探索学术争鸣探索是教师在共 同体内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观点通过相互论辩否定等方式达成学术共识实现开放式学术责 任伦理的方式它倡导的是哈贝马斯所言的多元 声音中的理性同一性”。教师共同体在不同的学术 声不同的学术观点辩驳中集思广益凝聚学术共 同体的学术力量排除外界的行政权力以及社会因 素的干扰最终在学术争鸣之中形成共识的学术观 点与学术道德法则其三凝聚教师共同体的学术 唤醒责任力量教师共同体根据学术良知与学术伦 理观自觉践行学术责任将学术责任看作是理性的 伦理逐步形成学术自律责任认同力学术自律责任 实现力和学术自律责任向心力三者间的网状互通网 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共同体需要秉持学术道德良 知与学术责任心正当获取学术资源提升学术责任 使命感进而培育学术人形成内生于学术本质的一 种约定俗成的学术伦理契约精神[39]拓展以责任 伦理为轴心的学术自我修复能力是培育教师学术 责任精神的关键能够唤醒教师共同体形成自生自 发的学术自律责任感阻挡外部力量的肆意介入提 高学术自我修复能力

结 语

现代性自身被看作是一个盖棺定论的对象个在本质上已经实现的产品一个有明确的开端和有明确的尾声的历史事件。”40这一比喻道出了现 代社会的弊端现代性社会呈现出的标准化规范 化同一性特征颠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的立思考意志自由…… 批判功能逐渐被剥夺41鲍曼曾讽刺道: 虽然现代性的时代是一个确定性的时代但在它内部却保持着它的守护神这就是保障它的环绕四周的堡垒……”40在这个充满争议与 控制的现代性社会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大学和教 师共同体的精神世界明确大学存在的生命价值,重塑学术个体的学术信仰与学术责任感释放教师作 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学术话语权确保他们有发表 学术见解提出质疑学术创新的学术自由权利Gouldner A 所言: 大学最主要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允许适合的合理话语的共同体的失败部分是 因为这种合理的话语不再是大学的主导价值大学 的主导价值被一种通过追求知识产品和信息产品以 换取资金声望和权力的观念所取代这种观念一心 想颠覆合理话语以获取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馈。”42在迈向创新型大学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家创 新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特征教 师作为大学发展的精神引领者需要形成坚定的学 术研究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相互承认的语境下形塑 自身的学术信念学术气质学术交往与学术自律等 学术责任精神敢于对权势讲真话不为个人利益或 奖赏所动复燃其作为知识分子的正义与自由探究 能。“知识分子代表的不是塑像般的偶像而是一 项个人的行业一种能量一股顽强的力量以语言 和社会中明确献身的声音针对诸多议题加以讨论所有这些到头来都与启蒙和解放或自由有关。”27 教师学术责任精神以及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还需 要他们形成由内而生的生长与超越力量这种力量 具有缄默性共生性与交往性愈是轻松自由愈能 激发这种力量的释放正如洪堡所言: 在人身上的力量感愈是高涨力量的任何表现愈不受阻碍他就 愈会乐意去寻找一种能够引领和领导他的内在纽 带于是他仍然喜欢良好的社会习俗他会感到这 条纽带可能是对神明的敬畏和爱或者可能是对自己自尊心的奖赏。”43同时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培 育也需要法律层面的关照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 德能够为教师履行学术责任划定一条底线违反了 红线规定就要受到问责。《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 新突破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可见新时代对教师学术责任提出 了诸多期许与要求教师违反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 将受到惩戒博登海默曾言: 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围在部分上是重叠的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 律中也有些部门几乎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 存在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是 保证和加强对道德规则的遵守而这些道德规则乃是一个社会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44

总而言之新时代培育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价值基础师需要在理性交往与协商互动的过程中达成自生自发的学术共识并将其内化为学术契约律令凝聚学术信念学术气质学术交往与学术自律等学术责任精神在反思与实践中实现多元主体的学术利益表达与整合

参考文献:

1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

2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等译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 19

  [3程东峰责任伦理导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27

4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 张志铭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52

5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M/ / 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91

6雅克·卢梭 社会契约论M 何兆武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23

7于尔根·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卷) M 曹卫东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2

8齐格蒙·鲍曼后现代伦理学M张成岗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85

9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M陈泽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2

10杰勒德·德兰迪知识社会中的大学M黄建如: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

11  涛宪法上学术自由的规范分析[D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2011: 5766

12维尔纳·叔斯勒 蒂利希: 生命的诠释者M 杨俊杰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114

13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4

14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林聚任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5

15彼得·什托姆普卡默顿学术思想评传M 林聚任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254

16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 修订版) M顾建新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31415

17马克斯· 韦伯 学术与政治M 冯克利 北京: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7372827

18莱斯利·A 哈贝马斯M 陈志刚 北京: 中华书局2014: 65101

19托马斯·麦卡锡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M王江涛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63

20  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苗力田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社2015: 101312

21  健 研究生学术道德: 从规训到自律———来自康德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 6) : 42

  [22爱德华· 希尔斯 学术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M李家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280

23  德实践理性批判M 韩水法 北京: 商务印书2015: 170

24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74

25方晶刚走出启蒙的神话———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研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92

26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  宋丽娜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10

27爱德华·W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M 单德兴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78394082

28弗兰克· 富里迪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对抗 21世纪的庸人主义M 戴从容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2012: 2

29查尔斯·霍顿· 库利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包凡一  湲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5: 388

30杰克·D道格拉斯越轨社会学概论M  朱欣民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7980

31罗伯特·K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M鲁旭东林聚任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引言

32孙绵涛康翠萍 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J教育研究2011( 6) : 5269

33]Bell D The Coming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M Lon- don: Heinemann1974: 32

  [34   生存哲学M 杨恒达 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5: 1

35杰拉德·德兰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权力与自我M李瑞华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136

[3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 余逊达陈旭东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16

37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 曹卫东 南京: 林出版社2014: 366367

38邓正来自由主义社会理论———解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110

39胡钦晓学术资本视角下中世纪大学之源起J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5) : 113

40齐格蒙· 立法者与阐释——论现代后现性与知识分M : 上海人民出版2000: 156167

[4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继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4

42]Gouldner A Romanticism and Classicism: Deep Structures in Social Science for Sociology: Renewal and Critique in So- ciology TodayMLondon: Allen Lane1973: 79

43威廉·· 洪堡 论国家的作用M 林荣远冯兴元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94

44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邓正来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 368


The Spirit of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It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Path of the Destiny Community of Guided Learning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bculture CHEN EnlunMA Jianyun

( 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 Center for Teacher Ethics Develop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t Southwest Universit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harmonious and orderly relationship of the guided learning of postgraduate is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hen- sive reform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culturethe organization ofShimenhas become a u- nique carrier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symbiotic field of the guided learning of postgraduate At presentin the link of the commu- nicative practice of the guided learning of postgraduatethe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communication feelings of moistening guided learning have been distorted under the erosion of utilitarian values The lack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isordered evaluation result in the tension and confront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of guided learn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lead to the indif- ference and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guided learning The vacuum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neglect of teachers’ethics aggravate the alienation cri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guided learning Based on thisreshaping thegood state”normative order of the symbiotic field of guided learningcultivating the good willcommunication feelings of guided learning community and creating the good naturecultural atmosphere of guided learning community should be the gist of constructing the destiny community of guided learning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tutor; postgraduate; the relationship of guided learning; Shimen; subculture; destiny community



新时代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精神及其培育_陈亮.rar